夏季高温天气持续,阳光日益强烈,防晒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。但生活中,有部分人认为 “只要不怕晒黑,就没必要做防晒”,甚至觉得晒黑是健康的象征。然而,医学专家提醒,防晒的意义远不止于防止晒黑,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,可能引发多种皮肤疾病,其中光老化、日光性皮炎甚至皮肤癌等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皮肤医学专家指出,阳光中的紫外线主要分为 UVA、UVB 和 UVC 三种。其中,UVC 被臭氧层吸收,对人体影响较小;UVB 会导致皮肤即时晒伤、发红、疼痛,是引发日光性皮炎的主要原因;而 UVA 则能穿透皮肤深层,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,导致皮肤松弛、皱纹增多等光老化现象,且这种损伤是长期累积且不可逆的。
“晒黑只是皮肤对紫外线的一种应激反应,是身体的‘自我保护’机制,但这并不意味着皮肤没有受到伤害。”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表示,即使肤色较深、不易晒黑的人群,也无法完全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。临床数据显示,长期不注意防晒的人,皮肤癌的发病率是注重防晒人群的 3-5 倍,尤其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,与紫外线暴露密切相关。
- “阴天不用防晒”:阴天时紫外线仍能穿透云层,到达地面的 UVA 强度可达晴天的 80% 左右,长时间暴露同样会损伤皮肤。
- “出门前涂一次防晒就够了”:普通防晒霜的防护效果通常持续 2-3 小时,出汗、游泳等情况会加速防晒成分流失,需及时补涂。
- “只涂防晒霜就万事大吉”:物理防晒(如遮阳伞、帽子、长袖衣物)与化学防晒(防晒霜)结合,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。
- “小孩皮肤嫩才需要防晒,成年人无所谓”: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累积性的,无论年龄大小,都应做好防晒措施。
专家建议,夏季防晒需从多个维度入手:
- 时间规避:尽量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外出。
- 物理防护:外出时佩戴宽檐帽、太阳镜,穿着透气的长袖衣物,选择 UPF(紫外线防护系数)大于 40 的防晒服装。
- 化学防晒:选择 SPF30+、PA+++ 以上的防晒霜,出门前 20-30 分钟涂抹,每 2 小时补涂一次;户外游泳或大量出汗后,需立即补涂。
- 晒后修复:若不慎晒伤,应及时用冷水湿敷皮肤,涂抹保湿修复产品,避免暴晒加重损伤。
“防晒不是‘爱美’的专属需求,而是维护皮肤健康的必要措施。” 专家强调,无论是否在意晒黑,都应重视紫外线的潜在危害,养成科学防晒的习惯,才能有效降低皮肤疾病风险,保护皮肤健康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